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百年老字号 中华名小吃 ——文楼蟹黄汤包制作过程和吃法

29184 2014-1-24 19:23:36 137
文楼汤包分为:普通、优质和精制三个级别。三个级别区别:普通是鲜肉、蟹肉等,优质是鲜肉、蟹肉、少量蟹黄等,精制是鲜肉、蟹肉、多量蟹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楼汤包始于清道光年间。其馅心全部由汤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汤馅选料严谨,工艺独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肥厚鲜美,别具一格。
  文楼汤包由淮安河下古镇文楼而得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楼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位于运河东侧的古镇河下,同萧湖中的曲香楼隔水相望。登临文楼,观赏湖光水色,顿觉幽雅神怡,常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故由此得名曰“文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楼兴办之初,开清茶馆,卖小点,经营涨蛋、卢肉、煮干丝等,味满楚城。后来,由店东陈海仙的武楼酵面串汤包改制成水调面汤包,皮面筱薄,点火就着;包内馅心以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温成液体,后冷却凝固。把冷冻后的馅心纳入包内,入笼而蒸,出笼汤包中的馅心成液体,用手撮入碟内,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上席后,食用时以餐具点孔,用嘴吸入,汤鲜美可口,弛明京都,流传百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每年中秋时节,当螃蟹上市,则蟹黄汤包便开始供应,文楼美名在外,顾客争购品尝,令文楼应不暇接,门庭若市。
  有名谣夸奖:“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起“文楼蟹黄汤包”,近代多少历史文化名人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小离家、老大未回”的周恩来总理对于故乡的“文楼蟹黄汤包”留有深刻的记忆。1960年4月,周总理在接见淮安县的负责人时,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他童年时乘船去河下品尝“文楼蟹黄汤包”的情景,并问及文楼饭店的情况,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多次指示要保护好这一著名汤包。诗人王辛笛,当年踏上别离数十年的故土,品尝着家乡的名店“文楼蟹黄汤包”时,诗兴大发,口占七绝《蟹黄汤包》:“冻肉凝脂拌蟹黄,薄皮敞开一包汤。蒸笼抓取防伤手,齿舌从容着意尝。”……

文楼汤包制作过程:
文楼汤包选料严格,工艺独特,制做精细,味极鲜美,远近驰名,经久不衰。

原料配方(制100只) :
上白面粉2.5公斤 活母鸡一只(2.5公斤) 猪净五花肉1.5公斤 螃蟹1.5公斤 鲜猪肉皮1.5公斤 猪骨头1.5公斤 葱末25克 姜末25克 白胡椒粉1.5克 精盐90克 绍酒100克 绵白糖15克 白酱油100克 食碱10克 熟猪油300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制作方法:
1.将母鸡宰杀,去毛、血、内脏后洗净,把猪肉皮、猪骨头洗净,猪肉切成3毫米厚大片,将上述原料一起下沸水锅烫洗后捞起,锅内换成清水,将鸡、猪肉皮、猪肉、猪骨等用大火煨煮。当猪肉六成熟时起锅,冷后改切成3毫米大的丁;**成熟时起锅拆骨,也切成3毫米大的丁;肉皮烂时起锅,趁热剁碎,越细越好;猪骨捞出暂不用。
2.把螃蟹洗净、蒸熟,剥壳取肉,晾干后碾成粉。锅内放入熟猪油,投入葱末、姜末(各15克),油炸起香,倒入蟹粉略炒,加绍酒(25克)、精盐(15克)和白胡椒粉炒匀后装入碗内。
3.将肉汤5公斤过滤一次,倒入锅内加进肉皮茸烧沸。再将汤过滤一次,如有较大颗粒状的猪皮丁,复剁一遍下锅烧沸,撇尽浮沫(准备一小盆冷汤浇沸锅,以便撇沫)。汤稠浓时(用勺舀不断丝),即放入鸡丁、肉丁烧沸,再撇尽沫,放葱、姜末(各10克)、绍酒(75克)、精盐(60克)、白酱油、绵白糖和炒好的蟹粉。汤沸时用汤烫盆(汤仍倒入锅中),再烧沸即可将汤馅均匀地装入4只盆内(盆底垫空以利散热),用筷子在盆内不断搅动,使汤不沉淀,馅料不沉底。待汤馅冷却,凝成固体后,用手在盆内将馅揉碎,待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将面粉(2.25公斤)倒入缸内(留250克作扑面),用冷水800克溶化精盐(15克)、食碱,分数次倒入,将面粉拌成颗粒状,再搋揉成团,置案板上饧透,边揉边叠,每叠一次在面团接触面蘸水少许,如此反复多次至面团由硬回软,搓成粗条,盘成圆形,用湿毛巾盖好待用。
5.将搓好的条摘成面剂,每只面剂撒扑面少许,用两只小擀面杖擀成直径17厘米,中间厚边皮薄的圆形面皮,左手拿皮,右手挑入馅心(100克),将面皮对折起、左手夹住,右手前推收口,摘去剂头,成圆腰形汤包生坯。然后放入小笼内,每只间隔3厘米,置旺火沸水锅上蒸7分钟即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将盛汤包的盘子用沸水烫热,抹干。抓包时右手五指分开,把包子提起,左手拿盘随即插入包底,动作要迅速。每盘放一只。
产品特点:
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用汤制馅,独创一格,肥厚鲜美,爽滑不腻。食时以佐以姜末、香菜、香醋则味更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蟹黄汤包食用方法:

将冷冻熟汤包放置小碟内,一碟一只,将水烧开后放置蒸笼烧至三、四分钟后即可食用。放入微波炉内解冻1.5—2分钟后即可食用。佐料:香醋、嫩生姜丝。(友情提示:建议您放在蒸笼里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楼汤包吃法:
文楼汤包吃法很讲究,吃时有个口诀:“先开窗,后喝汤”。蒸好的汤包馅心(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汤汁)全化成了汤,外皮又很薄,自然不能用手去拿的。汤的温度很高,也绝不能用嘴直接去咬,否则会被烫伤的。正确的吃法是,先用筷子在汤包上戳一个洞,慢慢吸干汤包的汤汁,再放上姜醋,蘸食汤包的皮和剩下的馅。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中有《汤包》一篇,文中提到吃汤包烫了脊梁的故事:吃汤包时汤溢到手上,一举手顺着胳臂流到后背。
随机推荐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
发布新话题
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