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规划无计划,走到哪步算哪步。
总的规划是有的,就是用1年的时间来由淘宝拓展。当然这个规划只是形成在老大的脑海中,没能细化下去。也就是下面的无论客服推广文案永远只晓得自己有事情做或没有事情做,月销量大约几何之类,从未明白一个步骤完成之后要紧接着下一个步骤,它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若此步骤不完成或打折扣它对目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当时只有一个销售的目标,当个月销售多少万。可是这多少万要如何产生,依据是什么。为完成这些万,推广要如何做,在一个月里边直通车有什么推广计划,可呈阶梯式向上或其他形状按步骤计划来进行,活动策划如何在节假日提前一个月来准备,准备又要从淘宝的各个方面来组织哪些东西。我们其实上从未心理有谱过。
二、 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淘宝上面很多卖家是兼职型的,不亏即可,有赚更好,慢慢的累积着经验盼有一日单飞。若是一个团队一堆人嗷嗷待哺等着开饭,摸着石头过河无异船过险滩,事实上,我们的确是这样境地。
经验来自对业务的熟悉,当团队中没有人对淘宝最核心的运营一职熟悉的时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但具体每个人所负责的事项不熟悉,就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工作事项协调全盘考虑都不熟悉,那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经验虽然有可能成为创新桎梏,但在草创期可避免大量无谓的试错,减少时间成本、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
三、 不重数据分析不总结,凭感觉做事。
没有经验的直接恶果就是,对数据不重视,对数据漠不关心。 但是淘宝又是与数据如此密切关联,乃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数据上得到反映,而我们除了关注销售额和拿到手的票子有多少,甚至很少认真去分析淘宝后台每项的数据有什么意义。
虽然,有时候也去认真看。但看而已,譬如说,2分钟的产品详情页浏览时间,凭感觉貌似有点短,于是把页面从3米做到4米多,但单项的数据呈现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太容易发现问题的,后面我们通过数据与数据深入对比,分析,追查,才发现大量的问题。譬如,投阿里妈妈广告,有大量即点即关闭的点击,严重把产品浏览时间给平均缩短了,阿里妈妈广告网站多为造假,但其时为时已晚,报名淘宝聚划算时,直接扔你一句“店铺运营能力不足”,直是锥心般的刺痛。
四、 迷信所谓的顾问。
由于做不好,又急,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一个有淘宝一两年经验的人,打着顾问的幌子去骗完全无经验的人真是很容易,当我们先后请来三位各种各样的顾问造访,每次以为可以给团队打进兴奋剂,却发现注入的是水,还要付钱,最后却做到部门关门倒闭的境地时,你真是没有办法对这些所谓的顾问有好印象。
11年年初时,请来淘宝天下小二,洋洋洒洒不着边际不得实质讲了一通,无甚收获。尔后,请了淘宝大学讲师,那位爷自己也经营淘宝店并以店主兼淘宝讲师的身份讲解,也是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更可笑的是我们在一个论坛上发现了一模一样内容的贴子。最后来了位所谓实力派顾问,从某淘宝外包运营商出来的,唬人的架式倒有,培训也不缺,却总是拿些淘宝大学的PPT忽悠。一谈到关键问题,譬如说,你的为什么能运营起来,而我们的运营不起来,你把你运营方法传授不就行了?他先跟你谈完大系统,譬如淘宝运营与数据分析一人兼,推广一人,客服一人等等,再之后就说你产品不行,最后到你人不行,等等。
五、 对竞争对手关注不够。
关注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当然,当别人做得比你好的时候——视觉设计,文案,等等。模仿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只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关注的目的是获取店铺的很多关键性的信息,比较悲摧的是,楼主所有的店铺一直都没有足够重视淘宝里边的潜规则,如众所周知的刷,或者公关。总是仰视对手为何销售量那么好,尔后一次又一次的在淘宝的这个活动那个活动上见其日销几百上千件,随后去找顾问,可是顾问从来不透露半点心声……
六、 不重视细节必定失败。
细节决定成败,这在淘宝上主要靠文字和视觉效果打动人促成销售的方式更为明显。淘宝上需要注重的细节实在太多了,先不说在后台量子恒道上的每一项数据波动、对比代表的意义,单是直通车某款的前台显示效果的意义就值得十分认真去作分析研究,不断改进。
我们犯的错误,就是太过粗放,从不关心直通车有背景图与无背景图有何区别,直通车上有“包邮”二字和没有对点击率、成交率有什么影响,等等。直接导致的就是推广上做不起来。这些细节在淘宝里有千千万万,涉及美工,客服,推广,运营,文案各个岗位。
七、 不重视客户体验。
做淘宝的都清楚,淘宝的推广费用是很高的,所谓隐性的投入,都体现在这些有点击无成交的推广上,但是为了争取客户,尤其是新客户,这笔钱又不能省。一旦新客户生意做成了,如果产品质量过硬,卖家时不时有优惠信息促动,客户可能回来形成二次购买。
推广的费用就是争取新客户,成本较高,而讲究客户体验则是维护老客户。从成交付款之后的那一刻起,还没有收到货物之前,要都为二次购买作好长足的铺垫,譬如包裹上的温馨提示,服务单,节假日产品促销短信发送等等之类,然而,我们这方面做得实在很欠缺。也就是造成总是靠推广去拉客,而没有形成客引客的良性循环。
八、 价格混乱。
淘宝产品的定价有讲究,定得高了,卖不动,定得低了,赚不到钱。当然,勿拿冬天大卖雪糕之类的牛B案例来说明一切事在人为,毕竟奇迹虽可创造但仍属于可遇不可求的,而规律是要遵循的,譬如说,淘宝价格的一大规律就是性价比低,比实体店低。
有朋友曾经做电子产品,做不下去,因为电子产品比价太好比了,外形功能相似的价格差不太多,除非有品牌上的巨大优势,要说普通的你说你的东西高档要走高端标个什么火星球的技术,多半人不在乎这个,因为不是买回去作科学分析研究,只是普通家用质量好就行,如果说有什么技术新增什么不实用的功能只是个点缀,图个心理快慰。之后他转做服装行业去了,做是风生水起,在价格方面,因为服装行业不好比啊。 楼主所在团队虽想打造品牌,但又无钱大砸特砸广告,价格跟同行比不低,又属于偏门产品,想成为大众款不容易。这就使产品走量只能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报聚划算之类的活动,否则,无经验的团队运营加上上述种种因素,必定败走淘宝商城。
------------------------------------------------------------------------------------------------------------------------------------------------
淘宝商城这字眼,现在在中国包括虎门太火了,放眼虎门服装界,从去年开始,博美,镇口.....一大批大小加工厂,新莞人、C店店主、无业游民以及传统品牌都一窝蜂地往淘宝商城里涌。在这个B2C浪潮中,虎门有多少不差钱的本地人和N年前做批发挣到钱的人带着满腔的希望而来,却伤痕累累地离去,多少人穿着西装皮鞋而来,却光着屁股离去。怪只怪,各位看客,不识江湖的风险,经不起天桥上说书先生的煽动,武功未成却化身侠客,意欲纵横江湖终不能如愿,最终深陷淘宝江湖的恩怨情仇而不能自拔。
第一伤:人为制造的“二八现象”伤了市场规律的心
就像线下,任何一个商场都存在“二八现象”:20%的人在赚钱,60%的人在混日子,剩下的20%是进进出出给商场交管理费的。在淘宝商城,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更坏的是,这种现象还是人为干涉的结果。线下商场的“二八现象”往往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淘宝商城的“二八现象”是由小二决定的:谁家给的钱多(不是说贪污,是说广告费用,KA框架),谁家和我聊得来,我看谁家还不错,就这样决定了谁成为类目的老大。这种人为制造的“二八现象”使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失去了作用。
第二伤:大量的促销伤了产品的心
大量的促销,去年还在喊5折,今年最高都是3折了,最近的19元包邮、9元包邮、1元包邮到处都是。在这种血拼的环境下,消费者都在等着打折,谁不等打折了再买谁傻。大量的促销导致大家都在拼价格,不拼价格没法活。低价格就决定了低质量,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就应现了。那些线下有名的品牌纷纷在淘宝商城落马,爱慕卖39了,JACKJONE也打5折了。前几天我刚买了JACKJONE一件200元的衬衫,收到了穿上挺高兴的,款式靓,用料好,牌子响。过三几天再上去看,打五折卖100多,看着真想砸电脑。这些牌子在这里都不值钱了,那些淘品牌呢?谁又能独善其身?于是,淘宝商城成了线下品牌清库存淘品牌卖尾货的垃圾处理站。
第三伤:万恶的人气排序伤了商家的心
做淘宝的都知道,要占据淘宝的搜索入口就必须打造爆款。于是一个产品报N个活动,卖三几年,最好一月上一次聚划算。如果一个月没上活动,产品销量跟不上,马上就从搜索前三位掉下来,店里又变得冷冷清清了。淘宝的活动资源就那么一丁点,于是大家天天求爷爷告奶奶地围着那些小二转,求上活动,上来上去还都是那几个产品。更可怕的是,大家上活动时为了求销量,价格都降得最低,这下可好了,各种各样的促销已经把市场需求消化得干干净净,想通过会员营销和店内营销做市场的也没辙了。万恶的人气排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更新越来越慢,利润起来越薄,商家对淘宝活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第四伤:直通车和钻展伤了推广的心
淘宝一直强调直通车和钻展的重要性,其实都是为了赚钱,我做淘宝直通车基本上只做长尾。看着阿里社区一刚进商城的疯子的文字,这Y盼流量盼得眼红,一个内衣的热词出价出到5-10元。按最最牛B的转化率5%计,100个点击成交5单,推广成本500-1000元,每单利润必须100以上。坑谁啊,淘宝的客户有这么好宰吗?那些都是工薪族和在校学生你们知道不?再说说这钻展,同样的情况,经常一堆人一毛一毛地竞价,快结束时突然来一伙,一下子把价钱抬到天空中,大家一下子就沉默了,觉得这歌们真悲壮,盼流量盼成这样。那哥们可能也泪流满面:俺这还不是让淘宝逼的啊?
第四伤:聚划算伤了整个团队的的心
在万恶的人气搜索面前,现在不上聚基本上不可能排在前三位。用阿里社区的术语说,这叫“聚爷”,聚就是爷,天天报,一审过了二审被K,二审过了交大笔保证金,大量备货,这时老板就心里就直打鼓了,现在聚划算一天就卖几百件的多了,几千件货要卖不出去怎么办?想得头发都白了。整个团队转得跟陀螺似的,准备物料,提前打包,店面加强装修,店内活动策划,关联销售,客服培训,忙了一个月,就为那么一天。到了那一天,瞬间几万的流量,上千的咨询,旺旺的声音响得客服都快哭了,电脑卡得像蜗牛,时不时还罢工重启。好不容易这天挨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发货了,一天24小时有15个小时在打包,快递堆得像小山。等货都发完了,悲剧才刚刚开始,那无尽的售后就是一种残酷折磨……可喜的是,上聚的产品终于排到搜索的前三名了,每天自然流量一下高了好多,大家开香槟庆祝吧。可悲的是。那香槟还没喝完,那产品排名又掉下去了。
我一卢屋的朋友从去年6月进驻商城,到现在也8个月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也参加过十几次,多的一次一千多单,小的一次百来单。这些活动做下来,他发觉自己陷入了靠活动吃饭,拼命报活动,没活动就活不下去的怪圈。而且那些参加活动购买的客户,忠诚度非常低,他们是冲着活动的价钱下的单,不是冲着店里的品牌和产品下的单,回头率很低。于是这哥们让哥给他策划店内的活动,针对已经购买的顾客做推广,同时辅助站外的淘宝客和微博营销等。希望通过这些区别于淘宝常规活动的手段,吸引一批忠诚度比较高的顾客,现在不知最后能不能成。反正他现在每天二三十单属于“二八现象”中那混日子的60%,哥从今天开始就只当拿他的淘宝商城检验一下哥这半年来的学习商城营远的效果了。
第五伤:所有的所有,最后伤的是消费者的心
虽哥很少网购,大家应该会发现,现在在淘宝商城上很难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比如年中大促销,双11.11时哥冲动了一下买了好件,买回来了才发现差强人意,最后只能感叹一分钱一分货。经常网购的GGMM都知道,淘宝这两年来上很难看到新款的鞋子和衣服了,好几年前的款式都还卖着,最后只好随大众,买个大众款,将就着用,反正那么多人都买这个,错不到哪去。于是呼,大家看到,到处都是打折,到处都是促销,都很给力,都不知道该信还是不信,该买还是不买了,价格每天都在降低,明天的促销力度可能会更大噢,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才是最划算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