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很流行裸婚。什么叫裸婚?上网查了一下,就是说一对新人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不度蜜月,只与双方家长见面即可。
单从这个“定义”看,看不出裸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匮乏,还是因为观念?继续查找,发现,好像既有匮乏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即有钱的在玩,无钱的也在玩。
匮乏是因为缺钱,所以置办不起,只能一切从简。这样的裸婚并非现在才有,过去,就说我们的父辈吧,大都是裸过来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不要说现在的“三大件”之房子、车子、票子可望不可及,就是老“三大件”之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置办不起,只好一切从简,随便买点喜糖表示一下,就办完终身大事了。有一位50出头的老哥曾跟我说,他结婚很裸,是他父母送他几张板子让他做张床。
观念促成的裸婚,是非不能买也,是不想买也,正像一些人所描述的:他们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任何以物质为依托的形式都多余。办婚礼是给别人看的,既费钱又耗时耗力,筹备过程中还容易引发夫妻甚至双方家庭之间的矛盾,完全没有必要。不办婚礼,两人的爱情和今后家庭的幸福并不会打折;相反,领了证就生活在一起,感觉更轻松自然,更有益感情。
问题是,高收入的人玩时髦,会玩得有多彻底是值得怀疑的,他们可以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不度蜜月,但是我不会相信他们连房子都不买吧?至少也要租个房子吧(租房也不便宜),不能做“露水夫妻”吧。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有钱观念再前卫,玩裸婚也不会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都放弃。而且,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七成的男士欢迎裸婚,而六成的女士不支持裸婚。毕竟,结婚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可能是开始一种新生活,而对于女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命运走向,是不会随便拿幸福做作赌注的。
尤其是在过去,女人对财礼物质看得更重,因为,结婚意味着一纸订终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个时代,女子离婚基本上会被社会遗弃,哪像现在,夫妻三句不合就离婚,离了再找人结。再者,过去,家庭里子女多,结婚难免要分家分财产,这种情况下,谁会干裸婚的傻事?争得头破血流还来不及呢。现在或许因为独生子女多了,不存在分家分财产的问题,但是结婚是过日子,“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基本的物质保证,哪有许多的幸福可言?要说裸得一丝不挂职,鬼都不信。
因此,我宁愿相信所谓的裸婚是匮乏的问题,而不是观念的问题,是无奈,崦不是潇洒。可是,新的观念、流行做法经常被人视为很好的事物,我认为要看是其产生的条件如何,倘若是因为匮乏而流行,哪叫被流行,是很无奈的,它是石头重压底下生长出来的观念与流行,而不是自由生长的观念与流行,换句话说,是扭曲的观念与流行。
事实上,观念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观念是依赖和附着于物质的,是社会的产物。健康的社会有健康的观念与流行,不健康的社会有不健康的观念与流行,没有超然于物质与社会的观念。比方讲,过去中国人大都穿清一色灰溜溜的中山装服装、列宁装,大街上放眼望去,灰乎乎一片,不像现在五颜六色,精彩纷呈。看起来大家都流行这,都觉得这好看,其实是一种匮乏的结果。在匮乏的年代,恐怕只有这种衣服最实用,最“经脏”,结果也就最美,然后观念反过来又坚定了这种流行意识。
很少有人缺乏对物质的厌恶,那些淡泊一切的人,往往是历尽繁华的人,因此,说贾宝玉看破红尘,我信,一般的人说,我大多认为有点附庸风雅。倘若真的穷得买不起必要的结婚生活品,然后说是赶潮流,那就像一个从未吃过肥肉的瘦人,也赶时尚拒绝吃肥肉,说是会得高血压,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